建筑介入环境方式的尝试——公共教学组团与实验组团建筑设计
摘要:商丘师范学院公共教学组团与实验组团由于在校园中所处位置的特殊性,使其兼具建筑与校园景观的双重功能。本文结合商丘师范学院与方案设计的构思、总体规划的延续、功能空间的优化以及比例关系的均衡等几方面的论述,介绍了商丘师范学院公共教学组团与实验组团的设计理念。
关键词:延续、优化、均衡、环境
商丘师范学院公共教学组团位于校区北部,实验组团位于校区的南部,座落于校内主要南北空间序列轴线的两端,功能上作为一般教室使用。两个组团由于位置的特殊性,在视觉上拥有标志性的地位,是校园南北骨架的统制点,与西方园林式的校园规划相得益彰。
方案设计的构思
建筑设计要解决的基本问题,即在建造、空间和与基地的关系中解决功能与形式的问题,考虑建筑所附载的社会、历史、人文、环境、美学等元素。
教学、实验组团是校园中最具精神感染力的场所,是大学的精神象征。组团建筑常常安排在重要的或次要的空间轴线上,与主要的校园广场空间相对应,在视觉上拥有标志性的地位。一些集会、演出、毕业典礼、毕业拍照等具有标志性意义的活动常常在组团内部及其外部空间中进行,日常性的读书、研究、自修、交往、交流活动,主要发生在组团建筑的领域范围内,也会获得精神层面的提升,从而具有仪式性的意义。
商丘师范学院教学、实验组团要体现“知识殿堂”的精神品质,体现“求知”的渴望和世界文化的内涵。在建筑的整体空间处理上,强调了它的南北、东西两个轴线与周围环境空间的连贯性,延展性。与周边建筑空间的互动感。本设计对应与欧式园林的校园规划,将教学、实验组团设计为欧式建筑,取欧式建筑传统的“知识之门”意向,向学子敞开胸怀,迎接他们对知识渴望、求知的迫切心情,同时教学、实验组团建筑的二度空间的处理,调谐了建筑的灰空间,加强了建筑的可认知性,使其更具有展示、导向、礼仪等功能。在满足各种功能要求的同时,创造出一种欧式建筑的语言和建筑个性,力图对校园欧式园林这个环境主题的关联进行有益的尝试。
总体规划的延续
在空间序列上,新校区由一条长长的南北主轴线相贯通,其间穿过欧式的园林布局,教学组团位于校内南北轴线的北端,实验组团位于校区的南端,均作为轴线的收边建筑。其一,要有一定的体量感,为此我们结合教学建筑的特点设计为四层,面宽分别为130m、160m。其二,建筑风格应于欧式绿化布局协调,为此参考西方的教学建筑,将教学、实验组团设计为具有欧式风格的教学建筑。通过开阔的绿地、水面,礼仪式柱廊大台阶、外向性庭院、剔透的建筑大厅,强调了东西轴线。外向性的露台庭院形成的东西轴线,调谐了南北主轴线与教学、实验组团的互动。
结合任务书与现场情况,我们将建筑成半围合布局,考虑到校园主要人流方向来自校园中部,因此在教学组团的南部和实验组团的北部均设计了较大进深的开放式广场,接纳人流;主入口的柱廊灰空间,划分外部开放空间与内部功能空间,门厅的过渡,使室内与室外景观得以融合渗透;同时沿南北轴线设置通透的连廊,不仅起到疏导人流与丰富内外空间的作用,也使内部矩形庭院和外部校园环境达到很好的空间延续与贯通,在空间上与南北轴线相互渗透。
由于教学、实验组团东西较长,设置40m进深的半围合庭院空间,形成建筑之间的自然过渡,并满足学生的交往和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