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期末考试补考试卷

第二章  结构按极限状态法设计计算的原则

一、学习目的

本章主要介绍了关于《公路桥规》的计算原则,即承载能力极限状态和正常使用极限状态计算原则,这是公路桥涵设计的基本准则。

计算理论发展阶段:以弹性理论为基础的容许应力计算法—→考虑钢筋混凝土塑性性能的破坏阶段计算法—→半经验、半概率的“三系数”极限状态设计法(荷载系数、材料系数、工作条件系数)—→以结构可靠性理论为基础的概率极限状态设计法(又分为三个水准:水准Ⅰ──半概率设计法,水准Ⅱ──近似概率设计方法,水准Ⅲ──全概率设计法)。

《公路桥规》采用的是以结构可靠性理论为基础的近似概率极限状态设计法,其概率反映在荷载组合与材料取值等方面。学习本章的目的是为了使读者了解设计规范的要求及原则。

二、学习重点

本章的学习重点为设计方法的演变过程,从容许应力法到考虑塑性性能的破坏阶段计算方法到极限状态法;两类极限状态的基本含义;材料强度取值的方法,特别注意个类强度的区别与联系;结合《公路桥规》了解荷载分类及荷载组合的形式。

三、复习题

(一)填空题

1、结构设计的目的,就是要使所设计的结构,在规定的时间内能够在具有足够 可靠性 性的前提下,完成 全部功能 的要求。

2、结构能够满足各项功能要求而良好地工作,称为结构 可靠 ,反之则称为 失效 ,结构工作状态是处于可靠还是失效的标志用 极限状态 来衡量。

3、国际上一般将结构的极限状态分为三类: 承载能力极限状态正常使用极限状态“破坏一安全”极限状态

4、正常使用极限状态的计算,是以弹性理论或塑性理论为基础,主要进行以下三个方面的验算: 应力计算裂缝宽度验算变形验算

5、公路桥涵设计中所采用的荷载有如下几类: 永久荷载可变荷载偶然荷载

6、结构的 安全性适用性耐久性 通称为结构的可靠性。

7、作用是指使结构产生内力、变形、应力和应变的所有原因,它分为 直接 作用和 间接 作用两种。 直接作用 是指施加在结构上的集中力或分布力如汽车、人群、结构自重等, 间接作用 是指引起结构外加变形和约束变形的原因,如地震、基础不均匀沉降、混凝土收缩、温度变化等。

8、结构上的作用按其随时间的变异性和出现的可能性分为三类: 永久作用(恒载)可变作用偶然作用

9、我国《公路桥规》根据桥梁在施工和使用过程中面临的不同情况,规定了结构设计的三种状况: 持久 状况、 短暂 状况和 偶然 状况。

10、《公路桥规》根据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值进行了强度等级的划分,称为混凝土强度等级并冠以符号C来表示,规定公路桥梁受力构件的混凝土强度等级有13级,即C20~C80,中间以5MPa进级。C50以下为普通强度混凝土,C50及以上混凝土为高强度混凝土。《公路桥规》规定受力构件的混凝土强度等级应按下列规定采用:钢筋混凝土构件不应低于C20 ,用HRB400、KL400级钢筋配筋时,不应低于 C25 ;预应力混凝土构件不应低于 C40

11、结构或结构构件设计时,针对不同设计目的所采用的各种作用规定值即称为作用代表值。作用代表值包括作用 标准值准永久值频遇值

(二)名词解释

1、结构的可靠度────结构在规定的时间内,在规定的条件下,完成预定功能的概率。

2、结构的极限状态────当整个结构或结构的一部分超过某一特定状态而不能满足设计规定的某一功能要求时,则此特定状态称为该功能的极限状态。

相关内容

Leave a Comment